武漢綠地中心的工地上我們可以看到,鋼結構建筑工地產生的建筑垃圾沒有隨意堆放,而是變成了整齊堆放的磚塊。
“這是我們引進的綠色施工‘利器’,可別小看它,僅用廢渣制灰砂磚,預計能帶來110萬元的經濟效益。”指著正在作業的制磚機,中建三局二公司綠地中心項目執行總經理鄭承紅介紹:項目建設過程中,會產生9000噸建筑廢渣,若全部外運,按每立方米運1公里20元計算,運輸成本就高達90萬元;而現在將建筑廢渣全部利用,使其變為約100萬塊灰砂磚,價值可達20萬元。這樣一來,一部8萬元的制磚機,能帶來110萬元的效益。
我們從現場能夠看到,制磚流水生產線由3名工人操作,半自動化生產,10分鐘可以生產26塊灰砂磚,日產量在1500塊到2000塊之間。這些灰砂磚已經過實驗室檢測,硬度和強度均達到建筑使用標準。“項目產生的廢渣主要包括地下室支撐結構爆破時產生的混凝土渣,砌體時的落地灰、邊角料,挖土方時的流沙等,全部可制成灰砂磚,基本實現廢渣‘零排放’。”綠地中心項目副總工程師唐碧波說。
了解到,建筑廢渣多用于工程回填或運往采石場填埋,成本高,而且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。我國每年因新建、拆除、裝修等產生的建筑垃圾在15億噸以上。如果建筑垃圾沒辦法資源化利用,我國每年要拿出20多萬畝土地用于處理建筑垃圾。
相關政府負責人表示,這樣能夠降低施工成本,環保效應非常明顯,很是值得推廣。
推薦閱讀 》 如何正確給彩鋼夾芯板注膠?